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
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动态     >     正文

第八届乡村振兴智库论坛暨第二届“千万工程”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10-27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10月25日,由浙江省社科联指导,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主办,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浙江农林大学“ 千万工程” 研究院、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中国林业经济学会现代乡村林业专业委员会、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院等单位承办的第八届乡村振兴智库论坛暨第二届“千万工程”研讨会在浙江农林大学举行。

本次论坛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为主题,在全国上下学习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广“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际举办,旨在进一步发挥“三农”智库在学术研究、决策咨询、宣传阐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围绕乡村振兴和“千万工程”经验,探讨乡村振兴的新思路、新路径与具体举措,为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出谋划策。

浙江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文贵,浙江农林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杨圆华,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副秘书长、中国县镇发展研究院院长吕风勇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沈月琴教授主持。

来自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德国哥廷根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110家政府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李文贵指出,浙江是全国乡村振兴的排头兵,浙江省自2003年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来,持之以恒、锲而不舍,造就了浙江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成效显著、影响深远。这其中蕴含着深邃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与时代逻辑,这为我们三农智库提供了不少深入研究的课题。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作为浙江省重点专业智库,成立13年以来,聚焦乡村振兴国家重大战略,在理论研究、咨政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有重要影响力的成果,已经发展成为我省“三农”领域的重要研究平台,并依托乡村振兴研究院成立了全国首家“千万工程”研究院,在“千万工程”理论研究和经验阐释的成果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主流媒体发表,产生了积极广泛影响。她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共同努力进一步做好“顶天立地”的研究;二是共同努力进一步做好“跨界融合”的探索;三是共同努力进一步做好“科教融汇”的实践。

杨圆华指出,浙江农林大学作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和全省高校助力乡村振兴联盟理事长单位,积极发挥学科、人才与平台优势,持续推进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千万工程”研究院融合发展。他认为,“十四五”期间浙江以“千万工程”为牵引、高水平推进乡村振兴,“三农”发展取得一系列新成效、新突破,农业现代化进展最快、农村产业最兴旺、乡村环境最宜居、农民生活最富裕、城乡发展最协调、基层治理最高效省份之一的方位优势愈发明显。他结合自己的研究,深入分析了浙江在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增收致富和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发展的对策思路。并进一步指出,面向“十五五”,浙江总体进入后工业化期、城市化成熟期和人口老龄化加速期,对农业农村发展影响将更加深入,农业农村自身结构性变化也将更加明显。如能积极应对、厚植优势、聚力推进,有望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吕风勇在致辞中表示,乡村振兴,是国之大者,是民族复兴的基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战略部署,其中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本次论坛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为主题,很有现实意义。

开幕式上,举行了研究院《长三角41个地级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指数研究》成果发布。作为研究院最新研究成果,本研究报告构建了涵盖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与城乡融合发展四个维度的指标体系,系统评估了2008–2023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国务院参事、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何秀荣,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黄祖辉分别对报告进行了点评,认为报告选题意义重大,研究视角独特、思路清晰、数据翔实、分析科学严谨,尤其对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亮点的深度刻画,为总结“浙江经验”提供了有力支撑。不仅为长三角地区下一步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其方法论、指标体系与实践发现,也对全国其他区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示范价值和借鉴意义。

国务院参事、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何秀荣,北京大学教授、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农经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黄季焜,德国哥廷根大学发展与转型国家农业经济学讲席教授、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系系主任于晓华,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原主任、华中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宋洪远,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黄祖辉,国家级领军人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北京农学院领军人才刘璨,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方向带头人、浙江农林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吴伟光,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荣誉首席专家、中共浙江省委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顾益康等“三农”领域著名专家学者围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进行了主旨发言。

作为会议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乡村振兴智库建设经验交流会同步举行。浙江农林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杨圆华,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原副主任夏阿国,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农委副主任委员邵峰莅临指导。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吉林省乡村振兴研究院、辽宁大学、扬州大学、广西大学、安徽建筑大学等8位兄弟院校和智库代表,以及来自浙江大学、宁波大学等26家高校和智库的浙江省乡村振兴智库联盟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沈月琴主持交流会。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农委副主任委员邵峰,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原副主任夏阿国分别作为特邀专家进行了现场指导。浙江农林大学副校长杨圆华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本次交流会成功汇聚了全国乡村振兴领域的顶尖智力资源与重要研究力量,呈现了一场思想交融、智慧碰撞的学术盛宴。杨圆华强调,各方须以此次交流为新起点,推动共识落地生根、合作开花结果。未来智库建设,必须牢牢把握时代性、多元性、开放性、传播性、实践性,确保研究事业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潘伟光教授、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胡伟斌副研究员分别代表主办智库单位进行经验交流。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等8家智库负责人分别代表省外特邀智库嘉宾依次进行发言,绍兴市哲思与共富创新研究中心等省内智库代表进行了交流。交流会上,浙江省乡村振兴智库联盟理事长钱文荣教授为新近加入的成员单位举行了授牌仪式,并向所有新成员表达了热烈祝贺与诚挚欢迎。

本次论坛分设农村改革与城乡融合发展、农村文化与乡村社会治理、农林经济与乡村产业发展、乡村环境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教育与人力资本发展研究五个分论坛,来自全国高校、科研机构的40位征文作者代表分享了最新学术成果。大家围绕农村改革、社会治理、乡村建设、乡村教育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学术分享,为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经验。

央视新闻客户端、中国新闻网、《中国林业教育》《北京日报》、中国教育在线等媒体对会议盛况进行了多角度报道,截止目前央视新闻客户端的点击量已经接近22万次,中国新闻网点击量达到38万。

关闭

Copyright ©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衣锦街252号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2787
请扫描二维码
关注经管微信
获取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