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
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动态     >     正文

徐彩瑶副教授学术成果在《生态学报》发表

发布时间:2024-09-09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近日,徐彩瑶副教授、孔凡斌教授、农林经济管理学2022级硕士生段淑慧等共同撰写的论文《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敏感性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钱塘江流域为例 》在中国生态科学研究权威学术期刊、CSCD核心、中国卓越期刊和浙大一级期刊《生态学报》2024年第24期发表,现已在中国知网网络首发。该论文是孔凡斌教授主持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3ZDA1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章认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敏感性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能够系统性、整体性地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以浙江省钱塘江流域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分析、生态敏感性评价、OWA算法以及热点分析等方法识别生态源,利用土地未来增长的潜在变化概率修正基本阻力面,运用电路理论识别关键生态要素,在此基础上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确定重点修复区域,划定生态保护区,提出生态治理分区策略。结果表明:(1)钱塘江流域共有35个重要生态源,总面积为3441.24 km2,占区域总面积的17.38%,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南部森林地区,为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境和丰富的生态系统服务;(2)识别生态廊道44条,长度为889.07 km,廊道分布呈现中西部密集,东部稀疏的蛛网状空间格局;识别生态夹点25个,主要集中分布在区域中部地区,是未来生态保护的优先区域;确定的生态障碍面积为960.84 km2,高级别恢复区面积为105.98 km2,占11.03%,是未来修复的重点;(3)构建了“一轴、两带、三区”的国土空间生态布局和分区管控策略,“一轴”为流经钱塘江、富春江和新安江等流域的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轴,“两带”是指水源涵养-土壤污染防治带和水源涵养-水土流失修复带,“三区”是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保护与修复分区,包括生态屏障区、生态修复区和生态保育区,进一步根据各个分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优化策略。研究结果可为有效缓解区域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及优化国土生态安全格局提供依据。

关闭

Copyright ©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衣锦街252号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2787
请扫描二维码
关注经管微信
获取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