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特色
近年来,中心围绕农林经管类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松散、实践教学模式方法传统和实践教学管理服务能力不强等现实问题,通过大力推进农林经管类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重构、实验室硬件设施环境改造和软件系统平台转型升级等举措,已建成了“一主、双元、三维、四合”的农林经管类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校地协同、校企协同、校校协同”等多类型实践育人格局,“共建、共享、开放、多元”的中心建设模式与智能管理模式,逐步显现出独具特色的农林经管类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模式。
一、以“一主、双元、三维、四合”为特色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
中心作为支撑实践教育教学的重要平台,在基于教育部新文科项目“农林经济管理推进新文科建设研究与实践”、全国农经教指委改革项目“新时代农林经管类专业人才核心素养及其体系研究”及浙江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建设”、“‘两新’背景下农林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基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路径及其评价”等研究的基础上,对农林经管类专业群实践教育教学问题进行了系统性思考,创造性提出农林经管类人才核心素养体系及农林经管类专业群“三位一体”实践能力体系,系统性创设农林经管类“三层次、四维度”实践课程体系,创新性构建农林经管类专业群“一体多翼”实践平台体系,现已基本形成农林经管类专业群“一主、双元、三维、四合”实践教学体系(即:在实践育人定位上,坚持以服务“乡村振兴”为主要面向;在实践育人理念上,秉持“人本主义教育”和“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的双元指导;在实践育人规格上,遵循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确立“本体素质、专业技能和未来潜能”的三维标准;在实践育人机制上,推行时空上相“契合”、组织上相“配合”、能力上相“聚合”和内容上相“咬合”的四合原则)。相关研究成果获得全国农林经济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发表相关代表性教学改革论文4篇。
以“欧盟终身学习和教育培训改革参考框架”、“美国21世纪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及教育部专业类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为理论依据,通过全面分析国内农林类高校教师、在校学生及用人单位(共发放问卷1275份)的调研数据,并经由专家充分论证后创造性提出农林经管类人才核心素养体系(见图1)。以该体系为指导,结合学校一以贯之的肯干、实干、能干“三干”品质办学传统,遵循基于学习产出教育理念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倒逼构建面向基层基本素质、面向乡村综合能力、面向未来发展潜力的农林经管类专业群“三位一体”实践能力体系(见图2)。
图1 农林经管类人才核心素养体系
图2 农林经管类专业群“三位一体”实践能力体系
遵循“OBE”教育理念和布鲁姆教学目标层级理论,以农林经管类专业群“三位一体”实践能力体系为依据,横向上根据实践能力的进阶次序,由低到高将实践课程设计为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三个层次,纵向按照实践能力的规格粒度,由粗到细将实践课程解构成平台、模块、内容、活动四个维度,整体上形成纵横交错、层级分明、衔接有序、结构完整的农林经管类专业群“三层次、四维度”实践课程体系(见图3)。
图3 农林经管类专业群“三层次、四维度”实践课程体系
充分挖掘政府、产业、科研机构、用人单位等各方力量,发挥各方优势,整合院内与院外、校内与校外、境内与境外等多方面教学资源,以经济管理省级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主体”,以实验平台、实训平台、实习基地、创新平台和创业平台为“多翼”,创造性构建农林经管类专业群“一体多翼”实践教学平台体系(见图4)。该体系为农林经管类专业群实践教育与教学提供了全面支撑。
图4 农林经管类专业群“一体多翼”实践教学平台体系
二、以“校地、校企、校校”等多类型协同育人为特色实践育人格局
学院与中心一贯注重与政府、地方、企业和高校合作,充分挖掘政府、产业、科研机构和用人单位等的优势办学资源,充分发挥学院、学科、专业和中心育人的核心纽带作用,整合院内与院外、校内与校外、境内与境外等多方面教学资源,探索实施了面向基层农技人才培养、“高级经理人”(虹越花卉班)、ACCA国际精英班等特色人才培养项目,探索建立了“虹越▪园艺家”校内实训基地、“同花顺”校内实训基地及噢易云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基地等特色实践教学平台,探索构建了浙江农民大学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特色实践育人基地。近年来,依托上述实践教育平台,中心教师主持的“融合桌面云实验教学一体化平台研建”荣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优秀项目案例,“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入选浙江省高校实践育人示范载体,“种植业家庭农场经营决策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认定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一流课程,另有“经济管理类跨专业综合实训”、“调查研究方法与实践”及“上市公司财务与会计综合案例(竞赛)”等26门课程获浙江省一流课程认定,等等;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获得学科竞赛国家级奖项28项(含特等奖4项、一等奖7项)、省级奖项355项(含特等奖4项、一等奖41项),发表学术论文84篇,申请专利4项、软著权4项,获批科技创新项目38项(含国家级21项、省级17项)。
加强校地合作,以育人项目和实践基地为桥梁构筑长效的校地协同育人机制。依托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政策资源,实施定向培养基层农技人员计划,由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与定向培养生签订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合同;与浙江省50多个县(市)的250多个乡镇、1100多个村签订协议,建立固定的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综合实习基地,走出了一条具体鲜明农林经管特色的实践育人路径,并且“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获得浙江省高校实践育人示范品牌(见图5)。
图5 浙江省实践育人示范品牌
加强校企合作,以软件平台和实训基地为纽带构筑稳固的校企协同育人关系。与用友新道、世格货代、同花顺、金蝶、福思特、网中网等建立合作关系,搭建跨专业综合模拟实训、新商战沙盘模拟实训、外贸实务模拟实训、外贸单证模拟实训、外贸实习模拟实训、国际货代模拟实训、跨境电子商务模拟实训、同花顺大金融数据库、同花顺模拟交易软件、企业ERP系统、财务管理模拟实训、财务分析模拟实训、基础会计模拟实训、管理会计模拟实训、成本会计模拟实训、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虚拟报税模拟实训等实验模拟软件平台;与杭州临安供销安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杭州可靠护理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临安园区)等20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稳固实践教学基地;与虹越花卉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展“高级经理人”(虹越花卉班),共建“虹越▪园艺家”校内实训基地;与武汉噢易云计算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启动实施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融合桌面云实验教学一体化平台”的研建,并在中心建立噢易云实践教学基地(见图6),且该项目被评为2021年度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优秀项目案例。
图6“武汉噢易云-浙江农林大学”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基地
加强校校(所)合作,以资源、项目、平台为着力点构筑密切的校校协同育人联系。与国际竹藤组织、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临安区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等50余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农科教合作研究与交流;与中国农民发展研究中心、浙江“三农”发展智库、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浙江省生态文明研究员、大学生“三农”研究会和大学生林业经济研究会等紧密协同,以科研创新项目、科研训练计划、学术作品大赛及学科竞赛等为手段,推进学生学术创新实践;与浙江农民大学紧密合作,为农村实用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农林业领军人才等培养提供教学、培训及考试(图7)。等等。
图7 农业经理人(三级、四级)职业技能等级考试现场
三、以“共建、共享、开放、多元”为特色的中心建设模式和智能管理模式
在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中心与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校园建设与公共管理处、采购与招标中心、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等学校职能部门建立起顺畅的业务协作关系,与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语言实验教学中心等建立起可靠的亲密伙伴关系,与农林经济管理、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专业负责人建立起密切的协商协作关系,与武汉噢易云股份有限公司、杭州云颂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起友好的合作共赢关系,从而逐渐走出了一条“学校、学院、中心、学科、企业”密切联动的协作之路,并探索形成了一种“共建、共享、开放、多元”的中心建设模式。
同时,在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中心着力围绕扩大实验室开放共享,支撑教师个性化“教”、学生个性化“学”以及管理人员高效地“管”等方面,全面贯彻了硬件智能化改造升级、软件智慧化转型建设的总体思想。
首先,在支撑实验室智能开放与共享方面,中心系统规划并分步推进了智能监控、智能烟感、智能门禁、智能电源控制、智能多媒体教学中控、智能数据存储网关、智能电子班牌及实验室开放预约管理等系统的建设,实现了使用者网络在线预约机房、机位、设备等,并在预定时间内为使用者提供自然感知的门禁服务、电源服务、多媒体服务、计算机服务等,同时在预定时间结束后依次自动关闭设备、设施,进而确保实验室安全、环保、绿色、节能、高效应用。
图8 桌面服务数据分析与智能管控平台
其次,在支撑教师个性化“教”、学生个性化“学”等方面,中心系统规划并分步推进了融合桌面云管控、智能多媒体互动教学软件、桌面服务数据分析与智能管控(见图8)和智慧实验大数据决策等平台的建设,实现了对教师个性化教学资源的动态配置、敏捷响应,对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快速响应、可靠支撑,并逐步为教师开展个性化学情分析、个性化教学设计、个性化教学评价等提供主动支撑,以及对学生学习兴趣、偏好、情绪等进行精准画像,并主动为其提供及时的学习支撑。
图9 融合桌面云智能管控平台
最后,在支撑管理人员高效地“管”方面,中心系统规划并分步推进了计算机机房智能管控、服务器虚拟化智能管控、融合桌面云智能管控(见图9)及智慧实验大数据决策等平台的部署建设,实现了对计算机本地系统进行便捷、快速、集中、统一的管理与维护,对云桌面个性化、大规模、网络化、便捷式的智能配置、动态管理、集中管控,对云桌面终端个性化、集中性、统一化的维护与管控,并对实验室的硬件资源、师生教学数据、软件应用数据等进行自动采集、清洗、汇总,并提供个性化数据分析,进而为实验室使用者提供数据参考、为实验室管理者提供维护参考、为实验室领导者提供决策参考。